不過,臺胞居民待遇問題應分兩個層次討論,在生活層面,如出行購票、買住房、使用公用事業服務、子女教育等比較容易落實,目前所受待遇基本上和大陸居民無顯著差異;但第二個層次,如臺商經營層面的居民待遇問題複雜許多,落實起來也困難重重。換言之,臺商經營上要和陸商同等待遇,是相對複雜的「重中之重」課題,需要官方很費心地協調安排。
亚马逊也开始模仿TikTok了?
《旺報》日前報導,基層臺商憂心,習近平十九大報告屬於原則性的宣示,願給予臺胞居民待遇,但並未承諾要給臺商在投資經營面向的居民待遇,日後未必能實現。但理解大陸政經生態的臺商協會高層人士認爲,臺胞居民待遇明顯涵蓋臺商經營相關事項,肯定是臺商的大利多。
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更明確表示,未來若干年內,臺胞居民待遇政策會得到很好的落實,同時,大陸官方對於在陸臺資企業,也要給予和大陸企業相同的待遇。陳德銘的談話非常具體,臺商應可放心期待。
臺商經營面居民待遇應如何推動落實呢?按常理,應先易後難、逐步深化。初期可以先就日常行政管理事務實現臺商居民待遇,譬如在投資項目審批、工商登記、例行稅費收取、銀行開戶及融資等事務上,使臺商享有和陸商一樣的待遇。同時,要讓臺商適用和陸商一樣的查稅標準,最好能使臺商免於「肥咖條款」對外商存款帳戶之清查。
接下來,臺商居民待遇落實工作,就會進入「深水區」,問題會越來越多,且最後必然會碰到一些大難題,如大陸敏感行業如何讓臺商准入,以及事關國家發展戰略的政府採購項目如何讓臺商投標等。
具體說,臺商如想開設新興的「無人機物流服務公司」,或想獨資經營醫養機構、文教機構、電商網站,乃至於有意投標爭取高鐵管理服務或行控裝備供應商機;這種敏感項目,大陸官方是否照單全收?若無法全收,那應如何做折衷、妥適安排,纔不會背離臺商居民待遇的精神?
當前兩岸關係不佳,我們不能奢望陸方短期間內開放臺商進入敏感領域,但大陸應可先設立相關試點,使臺商在一定範圍內,得以享受最充分的居民待遇,包括比較自由的行業准入,及相對寬大的投標門路。最合適擔當臺商這種試點的,應是福建平潭島,及一帶一路沿線的經貿園區。
事實上,大陸臺商居民待遇之貫徹落實,蔡政府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。重點在於《兩岸服貿協議》一直被蔡政府擱置在立法院,陸方在處理臺商行業准入問題上,難免不考慮兩岸雙方相互開放程度的失衡問題,過度失衡將引發外國廠商乃至大陸「憤青」的不平之鳴,造成決策困難及政治風險提高,因而瞻前顧後。
《兩岸服貿協議》在立法院卡關將近4年半,蔡政府和立法院民進黨團聲稱要優先爲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,接着就審查《兩岸服貿協議》;惟迄今只是口頭說說,未有實際立法動作。
蔡總統剛在日前的兩岸交流30週年研討會表示,1990年代至2016年的兩岸兩會協商成果,民進黨概括承受;其言下之意,是《兩岸服貿協議》也是民進黨政府要承受的。
既然如此,就要儘快啓動上述立法及審查工作,並讓《兩岸服貿協議》「復活」,以間接力挺大陸臺商爭取居民待遇充分落實,亦是對陸方釋出大善意。否則只會耽誤臺商發展前途,及造成兩岸關係更惡化!
TBC怀旧服:超速射击被修复,近战跳舞猎将登顶!BiS武器重新定义
不過,臺商居民待遇落實過程,終會碰上「敏感行業如何准入」等難題;這時就需要《兩岸服貿協議》相挺,以讓陸方願意從寬給予臺商經營空間。蔡英文總統既已承諾,要概括承受以往兩岸兩會協商成果,何不即刻準備啓動《兩岸服貿協議》審查工作?